春思诗

[南北朝] 谢朓/315℃/2024-06-05

茹溪发春水,阰山起朝日。

兰色望已同,萍际转如一。

巢燕声上下,黄鸟弄俦匹。

边郊阻游衍,故人盈契阔。

梦寐借假簧,思归赖倚瑟。

幽念渐郁陶,山楹永为室。

赏析/鉴赏

谢朓在宣城做官时,曾奉命去湘州,因此,可能是为齐明帝在祭祀南岳衡山的。因此,此诗或许就是诗人在湘水附近的“茹溪”所作。

诗题为“春思”,前六句写“春”,后六句写思。首联点明地点“茹溪”(在巫山)、“阰山”(在楚地南部),交代季节为春季,时间是在早晨。“发”字既然暗示夜间春雨之盛,更与次句“兰色望已同,萍际转如一”承前联而来写水势之大以及阰山之丽。“兰”,指阰山的春兰。“萍”,指茹溪水面的浮萍。读此两句,我们脑海便不由得浮现出这样一幅图景:那山上的丛丛兰花,在鲜丽朝日的映照下,显得光彩流动,整个阰山也似乎披上了春兰的色彩;那原本密密地布满水面的浮萍,在春水的推动下,渐渐地被挤向两岸,远远望去,宛如“一”字。这里以“茹溪”、“春山”、“阰山”、“朝日”、“兰”、“萍”密集静态的景物,用“发”、“起”、“望”、“转”四个动词联络贯通,表现雨后春日景象,山、水、萍、兰尽沐春晖,令人感到格外真切可爱。

下面“巢燕声上下,黄鸟弄俦匹”二句暗扣“春”字,越写越活。“巢燕”,刚刚会飞的新燕。“黄鸟”即黄莺鸟。这两种鸟都是应春而至的候鸟。前句写耳闻,新燕在低空上下追逐飞鸣,会使你产生儿童嬉戏玩耍的联想。后句写目睹,黄莺雌雄逗趣交颈,又何尝不给人以夫妇和乐偎依的想象。这两句写的耳边声、眼前景,而实隐含着思归故里恋念亲人之意。

前六句写春景,而不见赏景之人,只不过是赏心悦目之事,但读者自能想得到:诗人恰是景中人!

下六句,诗人触景生“思”,抒发对“故人”故乡的思念之情。“边郊阻游衍,故人盈契阔”。“边郊”,边远的郊野,即指首联的“茹溪”、“阰山”。“盈”,长久。“契阔”,偏义复词,即阔别。诗人离家时久,远在边郊,旅行艰难,与故人长久不见,时临春日,思念尤深。最后四句,诗人连用了三个典故,“梦寐借假簧”引用汉朝刘向《九叹.借贤》“愿假簧以舒忧,志纡郁其难释”句意,要说:即便人梦里,我亦是忧思不已,唯有拿来簧管吹了几句乐曲,排遣一下,方可入睡。“思归赖倚瑟”引用《史记.张释之传》,汉文帝指着“新丰道”对慎夫人说:这是通向你故乡邯郸的路。慎夫人便拿起瑟来弹奏,文帝亦跟着唱歌,“意惨凄悲怀。”诗人引此史事是说:自己欲归故国家而不得,唯有弹瑟唱歌聊抒忧怀。末句“山楹永为室”,化用了汉代严忌《哀时命》:“孰魁摧之可久兮,愿退身而穷处。凿山楹而为室兮,下被衣於水渚。”之意。“幽思”二句是说:我的忧愁愈积愈深,唯愿早日退出官场,隐居山林,洁身自好,以永天年。诗人把自己隐忍而难以启齿的心里话,借用古人古事古语来委婉曲折地透露于笔端,让读者明白能读其诗而会其意、览其表而知其里,其忧惧怀归之情,终于溢于言外了!

全诗前文写景、后文写情。景中隐情,为情而设。极写茹溪、阰山景色,正为说明:此处景色虽确实美好,然而这里不是我的故土,再好也不足以使我稍留。一篇关键,正在“山楹永为室”一句上。

  • 阳羡茶谢应芳 [元]

    南山茶树化劫灰,白蛇无复衔子来。频年雨露养遗植,先春粟粒珠含胎。待看茶焙春烟起,箬笼封春贡天子。谁能遗我小团月,烟火肺肝...

  • 偈颂三十八首·连雨初晴九月一释如净 [宋]

    连雨初晴九月一,日头依旧东边出。照见五蕴皆空,衲僧参学事毕。一尺水,一丈波,谢郎船上唱山歌。...

  • 折杨柳卢照邻 [唐]

    倡楼启曙扉,杨柳正依依。 莺啼知岁隔,条变识春归。 露叶凝愁黛,风花乱舞衣。 攀折聊将寄,军中音信稀。...

  • 奉送座主大司徒马石渚先生还南都黎民表 [明]

    淮海声华峻,孤卿地望优。经纶明主用,性术古人求。鸑鷟争先翥,麒麟独晚收。长沙从偃蹇,炎峤讵淹留。共治资长孺,相迎得细侯。...

  • CopyRight © 2008-2024 小百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接受色情、低俗、侵权、虐待等违法和不良信息的投诉,我们将会在48小时内改正或删除!
    如有争议请联系,shantupian#163.com (发邮件请将#更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