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芙蓉诗

[南北朝] 沈约/235℃/2024-05-18

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

中池所以绿。待我泛红光。

翻译/译文

微风吹拂使树叶摇晃,轻轻的露珠粘在房子上。

水池中的水之所以发出绿光,是因为在等我释放红光。

注释

所以:原因,情由。

赏析/鉴赏

色彩鲜明是这首诗最醒目的特点。那紫色的叶子,红色的花房,绿色的池水,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而和谐的画面,这就为莲花的开放提供了相当丰富的环境色。画面中那红色的花房是十分引人注目的,在莲花尚未盛开之际,诗人借助池边那本与莲花并无多大直接关系的花房为点缀,形成一个色彩亮点,可见诗人用心之良苦。

这时,也许有人会说:这一色块的安排倒也未必精彩。试想,当莲花开的时候,就会出现朱房与红花争妍的局面。全诗的主角当是莲花,全诗的主句应是“待我泛红光”,既然在周围环境中早已有朱红的色彩,那么莲花“泛红光”也就显得不那样突出,不那样光彩夺目了。这是诗人刻意求工,但不意在此处有些顾此失彼。其实,愚之认为此识有误,诗人刻意求工是真,但并非顾此失彼。吟全诗可知,诗人始终没有对红莲盛开的情景作直接的具体的描写,只是“待我泛红光”。这一伏笔的设置,有“朱房”之美这参照物,才使人有无限的遐想和期盼。是“中池所以绿”,才“待我泛红光”,说明“中池”不满足现有的“朱房”之美,期盼莲花再“泛红光”,那么,这将“泛”起的“红光”,将是更加美丽动人的“美”,进而刻意求工出莲花之美是“美”上加美的美。

诗的第二个特点是,诗人注意显示画面的动感:“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其中不论是“摇”字还是“拂”字,显然那是经推敲而后用的。这不仅是通过拟人的手法将“微风”、“轻露”描绘得更加生动形象,而且也使整个画面的动感得到了增强。另外,诗中所展现的是一种柔和的动态美。风是“微风”,露是“轻露”,再加上“摇”和“拂”之轻曼,这与清晨莲池的宁静气氛以及莲花那柔美的姿态是相协凋的。

诗的后两句最富有诗意,也最能体现此诗的特色。诗人不是简单地描绘水绿花红的景象,而是借莲花自述,道出莲花的秀色与性格:“中池所以绿,待我泛红光。”莲池中的水本来就是绿的,而莲花则认为是出于“待我泛红光”的缘故,池水才“所以绿”。此时莲花还未曾开放,但它那种洋洋自信的神情和清高的性格却已跃然纸上。诗人采用这种表现手法,不仅仅是为了追求某种情趣,更重要的是为了丰富诗句的内在容量和深化诗句的思想含意,从而达到“以少驭多”和“以浅寓深”的目的。而且,耐人寻味的是,诗人始终没有对红莲盛开的情景作直接的具体的描写。然而,不写却胜于写,这样可以使读者具有更为广阔的、驰骋想象力的余地。至于说不写,诗人倒也写了,读者通过“待我泛红光”的诗句,不是已经能够预见到盛开的红莲那流光溢彩的风姿了吗?

此诗构思巧妙,言简意浓,这就说明诗人对诗歌这一艺术形式的驾驭已达到了轻车熟路的程度。

  • 禅人写真请赞十二首·江上青山千万叠释昙华 [宋]

    江上青山千万叠,水边茅屋两三间。朝来无限扁舟过,何似渠侬把钓竿。...

  • 谒金门·春尚早韩淲 [宋]

    春尚早。春入湖山渐好。人去人来虽未老。酒徒犹恨少。梅落桃开烟岛。日日更吹香草。一片芳心拚醉倒。冷云藏落照。...

  • 乍归信笔写兴二首·身绝一毫荣董嗣杲 [宋]

    身绝一毫荣,胆落几回醉。难忘踏霜茅,忍冻吟冷翠。...

  • 懒书问徐侨 [宋]

    避闹深违俗,耽闲懒作书。故人无诮我,丘壑政关渠。...

  • CopyRight © 2008-2024 小百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接受色情、低俗、侵权、虐待等违法和不良信息的投诉,我们将会在48小时内改正或删除!
    如有争议请联系,shantupian#163.com (发邮件请将#更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