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官张望补稻畦水归

[唐] 杜甫/125℃/2024-06-16

东屯大江北,百顷平若案。六月青稻多,千畦碧泉乱。

插秧适云已,引溜加溉灌。更仆往方塘,决渠当断岸。

公私各地著,浸润无天旱。主守问家臣,分明见溪伴。

芊芊炯翠羽,剡剡生银汉。鸥鸟镜里来,关山云边看。

秋菰成黑米,精凿传白粲。玉粒足晨炊,红鲜任霞散。

终然添旅食,作苦期壮观。遗穗及众多,我仓戒滋蔓。

简介

《行官张望补稻畦水归》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作品,本篇主要描写插秧后引水灌田的情景,这是水稻种植十分重要的环节,只有水分充足,秧苗才能茁壮生长。充分表现出作者对于广大劳动人民的关心以及对于普通农民生活的深切关注之情。

注释

①行官张望:行官,唐节镇、州、府小吏,掌受差遣,行役四方。

②稻畦:稻田。

③东屯:地名。在今重庆奉节县东。

④案:矮长桌。

⑤适云已:刚刚完毕。适,刚刚。云,句中助词,无义。已,完毕。

⑥引溜句:引涧水给予灌溉。溉灌,即灌溉。

⑦方塘:此指稻田。

⑧决渠句:引渠水灌田时要堵塞好断裂的堤岸。

⑨公私句:意思是公田、私田都得了灌溉,水稻自会茁壮生长。 

赏析/鉴赏

公元766年(大历元年)春至三年正月,杜甫在夔州住了两年多,由于都督抬茂琳的照顾,让他主管官府在东屯的百顷稻田,同时自己也租了一些稻田耕种,因此对于水稻的种植十分关注,有好几首专写这方面的诗,如“东屯稻田一百顷,北有涧水通青苗。晴浴狎鸥分处处,雨随神女下朝朝。”(《全唐诗》卷二百二十九《夔州歌十绝》之六)为了收割水稻,特地把家从湘西移到东屯。《自湘西荆扉且移居东屯茅屋四首》之二诗云:“东屯复湘西,一种住青溪。来往皆茅屋,淹留为稻畦。”(卷二百二十九)

《行官张望补稻畦水归》作于公元767年(大历二年)六月,此时杜甫尚住在湘西。全诗三段,每段八向,第一段写引水灌田。第二段述灌水后的稻田,一望无际,秧苗苹苹,有如翠羽。第三段是展望秋收。 

  • 普州三亭·东溪亭文同 [宋]

    短彴逶迤渡,高檐夭矫沉。波光环堵净,日色彩梁深。萍荇翻金鲫,兰苕超翠禽。主人公事简,时此照清襟。...

  • 生日·要作人间浩荡春毛滂 [宋]

    要作人间浩荡春,便应三日对东君。万牛早汗十围木,百谷终甘一寸云。天下公侯端有种,日喧鸿雁不离群。宝炉善颂区区尔,何似君陈...

  •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静以应繁释正觉 [宋]

    静以应繁,冲以待喧。骐骥之姿,千里之奔。云梦之量,八九之吞。斲轮之工兮拟谁授克家之学,抱瓮之朴兮将自灌丈人之园。...

  • 游梅竹王洋 [宋]

    汗肩担上碧参差,阳脉初兴趁嫩移。山路莫辞行力远,清风随步不相离。...

  • CopyRight © 2008-2024 小百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接受色情、低俗、侵权、虐待等违法和不良信息的投诉,我们将会在48小时内改正或删除!
    如有争议请联系,shantupian#163.com (发邮件请将#更改为@)。